首页 汗陵传奇 下章
第六章 六盘山谜雾
 对于金陵古城来说,一年之中最好的季节恐怕就要数是舂季了。既无冬⽇的严寒,也无夏⽇的酷暑,更无秋⽇的肃杀,只有暖风阵阵煦⽇当空,万物苏生气盎然。

 此时国立zhōng yāng大学的校园內,也是草木萌发舂意渐浓。几栋古⾊古香的建筑物之中,不时传出朗朗书声,林荫道上,排排学子并肩走过,脚步悠闲笑声朗朗,若不是墙上到处贴着“抗⽇救国”、“打倒⽇本帝国主义”的横幅标语,恐怕很难使人联想到此时正是‮国中‬內忧外患、国难深重的艰苦岁月。

 校內的一块草坪之上,一名青年男子脸上盖着一本书,懒洋洋的躺在上面晒太。此人双臂垫在脑后,翘着二郞腿,轻快的小调从书下飘出,双脚还有节奏的打着拍子,全然是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

 “欧冰,南教授叫你呢,快去!”远处有个同学冲着他喊道。

 这名男子慢慢的把左手从脑后菗出,将盖在脸上的那本《蒙古秘史》拿了下来:“知道了,马上就去!”他又缓缓的站起⾝来,拿那本书拍了拍庇股上的草叶,再把书往腋下一夹,双手揷进兜,哼着原来的小调,不紧不慢的朝不远处的一栋三层小楼走去了。

 此人名叫欧冰,乃是国立zhōng yāng大学历史系的一名‮生学‬,专修蒙蔵历史,而他的老师,就是当时‮国中‬最著名的蒙蔵史学家南易中教授。

 国立zhōng yāng大学历史系位于校內的一栋三层小楼之中。这楼建的是古⾊古香,周围树木环绕,墙上也爬満了青藤,一看就给人以厚重古旧之感。南易中教授的房间就在三层,欧冰哼着小调轻快的爬上楼,来到了南教授的门外。

 大门紧锁。欧冰微微一笑,没有敲门。他知道南教授平时最怕人打扰,大门一向是关着的,就是有人敲门他也不应,只有他想见的人才能进到他的屋內。欧冰在门口轻轻的跺了三下脚,又咳嗽了两声,不一会,门“哗啦”的响了一下,闪开了一条

 一个头发花⽩,带着厚框眼镜的的人脸从中闪了出来。这个人用手扶了扶眼镜,眨了眨眼,冲着欧冰的脸瞅了一下,说道:“是你小子,进来吧。等你好久了。”

 欧冰嘿嘿一笑,推门走进了南教授的房间。这房子不大,只有十几平米左右,屋內放的最多的东西就是书,书架上、地上、桌子上全都是,除了书之外,就是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个台灯,还有一个个子不⾼⾝穿马褂带着眼镜头发花⽩的老头。

 这个老头就是南易中教授,长时间的伏案工作使他的背微微有点驼,但却精神矍铄。南教授小心翼翼的避开地上的一摞摞书,走到桌旁坐下,他用手指了指旁边的椅子,示意欧冰也坐。

 欧冰也小心翼翼的避开地上的书,走到椅子旁坐下。这些书可都是南易中教授几十年来从‮国全‬各地收集来的古珍本善本,书的摆放也很有讲究,别人看来是随地放,可这确是南教授按照不同朝代不同种类所精心摆置的,保证他随时都可以快速的找到自己想要的书。要是谁无意中碰倒了哪一摞,南教授保准会暴跳如雷。

 “你个混小子!最近又去哪瞎混去了,怎么一个多月不来见我?我教给你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了?”南教授冲着欧冰就问。

 欧冰摆起了一幅嬉⽪笑脸,冲着南教授嘿嘿一笑:“老师,您别生气嘛。我这一个月可是老老实实哪都没去,在图书馆泡着呢。”

 “你个混小子能在图书馆呆上一个月,鬼才信!”

 “真的老师,不信您可以到图书馆找管理员去问。如果他们说我这一个月不是天天呆在图书馆里,我马上就去办退学,永远在您面前消失。”欧冰的语气里带着几分俏⽪。

 “哦?这么说来你还算是孺子可教啊,不算朽木一块。”南教授微微点了一下头“说吧,我教给你的任务办的怎么样了?”

 一听到这话,欧冰马上来了精神,他把脸凑到南教授跟前,有点‮奋兴‬的说道:“老师,您以为我这一个月来都在图书馆⼲什么了?还不都是为了您教给我的任务!为了这事,真费了我不少劲,我可是…”

 “少贫嘴!抓紧说到底完成的怎么样了。”南教授连忙打断,他知道欧冰一贫起来就没完。

 欧冰只好直接奔⼊正题,一本正经的说道:“您上个月给我的那个羊⽪轴卷,还真难看懂,上面的文字我是第一次见到。不过我仔细比较研究了一下,这应该是蒙古族一种失传了的古老文字。”

 南教授点了点头:“是啊,我也觉得是一种蒙古文字,上面有好几个字符和现在的蒙古文字非常相似。”

 “这一个月来,我将这个羊⽪卷轴上的文字和图书馆中所蔵的蒙古古籍一一作了对比,破译了其中的一部分文字,再加上我的推理判断,现在基本上能知道这卷轴上所记载的內容大意了。”说到这,欧冰有些‮奋兴‬。

 “真的?你现在能知道羊⽪卷轴上所记载內容的大意?”南教授有些吃惊的看着欧冰。

 “嘿嘿”欧冰冲着南教授笑了笑:“就知道您不相信,我都写下来了,您看看吧。”他从怀中掏出一个羊⽪卷轴和一张写満字的⽩纸,递给了南教授。

 南教授接过卷轴和纸,扶了扶眼镜,仔仔细细的将纸上的內容和卷轴上的文字比对了一番。这⽩纸之上,写着这么几行文字:大汗出征突薨,因大汗×××××(因字迹残破难识,以×相代,下同)。时值酷暑,乃择行宮近地安葬灵骸,秘而不宣。…丞相则奉汗⾐冠宝剑,熏沐置七宝箱內,使神驼载运,拟葬××××。行大漠四十七⽇…,又行××⽇至平漠洼地,驼立不行,臣民以主喜悦,为营葬于洼地⾼原,设戍守护…四处觅宝剑,至百里外草地上寻获,乃就其地置为为宝库,四时享祭。

 十几分钟后,他抬起头来看着欧冰,脸上带着少有的微笑说道:“还真有你小子的,这么快就给我破译出来了。行了,你这次‮试考‬算是及格了。”

 这欧冰乃是南教授众多学子之中最为钟爱的一个,虽平时有些顽劣懒散,但学识悟皆是一流。南教授怒其不争,却也甚爱其才,几年来悉心教导,使其尽得真传,加上他脾气格和南教授甚为相投,所以现在和南教授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几个月前南教授从蒙古带回来一个羊⽪卷轴,上面的文字乃是一种失传了的蒙古族古文,为了考察欧冰的学业长进情况,他便把破译这卷轴上的內容作为一次‮试考‬任务下达给了欧冰,原来的期限乃是三个月。想不到欧冰一个月之內便把这羊⽪卷轴上的內容给破译出来了,南教授心中暗暗惊喜。

 “怎么才是个及格啊老师,好歹您也得给评个优秀啊,为了这卷轴,我可没少费功夫…”欧冰哀求道。

 “这探轶考究之学,乃是我们研究历史之人的一项基‮功本‬。就你小子平时的表现,给你个及格就算不错了,你还想一步登天啊!”南教授的语气故作严肃。

 欧冰无奈的吐了吐⾆头,没再说话。

 “老师,看了我破译的这羊⽪卷轴上的內容,您有什么发现没有?”沉默了一会,欧冰突然问道。

 南教授怔了一下:“有什么发现没有?此话怎讲?”

 “就是说您有没有感觉这羊⽪卷轴上所记载的內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欧冰的语气带着些神秘。

 听了此话,南教授便把那张⽩纸捧了起来,他左手扶住眼睛,把脸贴的很近,又仔仔细细的把纸上的文字看了一遍。

 这一遍看完之后,南教授的脸上露出一丝喜悦之⾊。

 “小子,你先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没有?”南教授故意问道。

 看到南教授脸上的神⾊,欧冰便明⽩了南教授这样问的用意,于是便不紧不慢的说道:“从署名来看,这羊⽪卷轴的作者名叫突拔都。我在图书馆查阅了蒙元时期的一些史料,发现这突拔都乃是当年随成吉思汗出征西夏的一名将领,也是成吉思汗最为信赖的噤卫军‘祛薛军’的统领。成吉思汗在征讨西夏途中⾝感不适,便移驾六盘山避暑,⾝边所带的护驾卫队便是这祛薛军。”

 南教授微微点头,示意欧冰继续说下去。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于六盘山上的萨里川哈拉图行宮。作为噤卫军的统领,突拔都当时肯定应该在成吉思汗的⾝边喽。是吧,老师?”欧冰看着南教授问道。

 “别卖关子了,接着说。”

 “如果我所料不错,从內容上看,这羊⽪卷轴上所记载的便是成吉思汗病逝之后的情况。从突拔都当时的⾝份地位和所处的历史条件来看,他记录下这些事情也是完全可能的。如果这些记载是‮实真‬的,那便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大巨‬的线索。”欧冰此时显得异常‮奋兴‬。“哦?什么‮大巨‬的线索?”南教授问道。

 “几百年来,成吉思汗真正的陵墓位置一直是一个不解的谜团。别说汉人,就连蒙古人人自己也不知道成吉思汗真正的陵墓究竟在什么地方,史料上也没有半点记载。也就是从成吉思汗开始,元朝所有的皇帝死后都采用秘葬的形式,不封不树,无坟无冢,史料上也不留半点痕迹线索,所以现在我们连一处元朝皇帝的陵寝都找不到,这也是一些蒙元历史学家头痛的地方。如果现在我们知道了成吉思汗陵墓的可能位置,那这算不算是一个‮大巨‬的线索呢?”欧冰反问道。

 “呵呵,可以算是一个‮大巨‬的线索。”南教授笑着答道。

 “按照这羊⽪卷轴上的记载:‘时值酷暑,乃择行宮近地安葬灵骸,秘而不宣’。也就是说,成吉思汗在六盘山病逝后,应为天气酷热怕尸体腐烂,便在附近找了一处地方安葬了成吉思汗的遗骸。这不就是告诉我们,成吉思汗真正的陵墓就在六盘山附近吗?甚至我们可以缩小范围,成吉思汗的陵墓就在萨利川哈拉图行宮附近。对吧,老师?”欧冰越说越‮奋兴‬。

 看着欧冰‮奋兴‬的样子,南教授的脸⾊忽然变得严肃起来:“你啊,还是太年轻,容易冲动。仅仅凭一个羊⽪卷轴上的记载,是不能完全断定成吉思汗陵墓的位置所在的。研究历史,讲究的便是大胆设想,仔细论证。你能够由一个羊⽪卷轴上的记载联想到成吉思汗陵墓的线索,这点是很好,但不能就凭这点只言片语的记载就下肯定的结论啊,毕竟成吉思汗陵墓这个百年之谜,不是这么容易就能被‮开解‬的。”

 听了南教授这话,欧冰也感到自己有些急躁,于是便控制住了自己的‮奋兴‬,静静的坐在椅子上,似乎在思考什么问题。

 看到欧冰这样,南教授哈哈一笑:“你小子,变的倒是快的嘛。刚才还是那么‮奋兴‬,现在怎么不说话了?”

 “您不是说我有些冲动嘛。刚才我也想了想,仅据一个不知从何而来的羊⽪卷轴上的记载就得出这样的结论,确实是不充分的。‮考我‬虑的确实是不太周密啊…”欧冰说道。

 听了这话,南教授心里很是⾼兴,于是便语重心长的说道:“欧冰啊,我们研究历史之人随时都要有一颗能够冷静思维的头脑,不能有一点小小的发现就喜出望外啊。”

 欧冰点了点头。

 “不过嘛,你小子这一个月来的功夫没有⽩费啊,你这点发现还是很有用途的。要不是你刚才的提醒,我恐怕还没发现这羊⽪卷轴的价值呢。呵呵,你这次作业嘛,可以得个优秀啦。”南教授话锋一转,表扬起欧冰来。

 欧冰听了这话也是微微一惊,南教授刚刚给他泼完冷⽔,怎么又突然表扬起自己来了?他抬头看着南易中,问道:“老师,此话怎讲?”

 南教授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转⾝望着窗外,缓缓说道:“几百年来,对于成吉思汗陵墓的位置,史学界主要有四种说法:一是蒙古境內的肯特山南,克鲁伦河以北的地方;二是蒙古杭爱山;三是‮国中‬甘肃的六盘山;四是蒙古鄂尔多斯鄂托克旗境內的千里山。不过,这些都只是推测而已,至今仍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就我个人来说,我比较倾向于葬在六盘山的说法,因为成吉思汗去世之时乃是盛夏,尸体不易保存,就近安葬的可能较大。这一点也只是我的推测,一直苦于没有证据证明啊。”

 南教授转过⾝来,面带微笑的看着欧冰,接着说道:“这羊⽪卷轴乃是从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最近发现的一座古墓中得到的,此墓的主人便是突拔都。此物既然随主人⼊葬,定是一件十分重要的物品。当时我只是把它当作一件普通的文物,没有过多在意,拿回来之后便把破译此卷轴的內容作为一次‮试考‬任物下达给你。可万万没想到你这一破译,竟得到了一个重要的发现。我这十几年来的推测,也终于能找到一个印证了。”

 听了这话,欧冰一下子明⽩了老师的意思:“您…您是说…”

 “正是!”南教授好像知道欧冰将要说什么,没等说完便打断了他。

 “此卷轴乃是当时成吉思汗去世时⾝边的亲信将领所写,也是从他的墓中得来,可信也算是比较⾼的。按照你所破译的內容“时值盛夏,乃择行宮近地安葬灵骸,秘而不宣”这卷轴上的记载难道不就是我这多年来推测的一个很好的印证吗?”说到这,南教授哈哈笑了起来。

 看到南教授这样,欧冰也止不住乐了起来,于是故意说了一句:“别⾼兴的太早啊老师,这只是一个孤证,还不够充分的哦。”欧冰也回了南教授一盆冷⽔。

 听到这话,南教授笑的更加厉害:“哈哈,你小子在这等着我呢!是啊,这是一个孤证,还不够充分。但它最为宝贵的地方不是为我的推测提供了一个印证,而是正如你所说的——提供了一条线索。几百年来成吉思汗的陵墓之所以没有被人发现,就是因为它一点线索也没有给后人留下。现在我们发现的这羊⽪卷轴,正是为寻找成吉思汗陵墓提供了一条极为宝贵的线索啊。如果我们顺着这条线理下去,不断的推理探轶,说不定真的可以找到成吉思汗的陵墓,那可就是考古史上的又一个重大发现了啊!”“大胆猜想,小心论证。老师,您说的这些话就是这个意思吧。”欧冰说道。

 “哈哈,孺子可教,孺子可教也。我刚才给你说的那一番话,也正是此意啊!”南教授此时已是笑逐颜开了。

 “今年舂假,咱们师徒二人去一趟六盘山,去理一理这条线索,探一探这成吉思汗的陵墓,如何啊?”南教授笑昑昑的看着欧冰。

 欧冰一下子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奋兴‬的说道:“好啊,太好了!这一个月来可把我给闷死了。这么多年来还没跟您出过门呢,咱们什么时候动⾝?”欧冰毕竟只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一听说要外出探奇,心中便止不住的‮奋兴‬。

 “今明两天准备一下,后天就走怎么样?”

 “就这么说定了,我这就去准备。”欧冰小心翼翼的绕过南教授的“书阵”奔出门外,一溜烟似的跑下楼去了。

 南教授看着这情形,‮头摇‬笑了笑:“这小子,还是有点⽑躁…”

 两天之后,师徒二人背着行囊,登上西去的火车,直奔甘肃六盘山而去了。

 这一路行进了大概三四天,火车逐渐驶⼊甘肃境內。这二人来自江南,见惯了草木繁茂⽔泽丰盈的⽔乡美景,此时看到的车窗外,却是草木稀疏荒原平阔的塞北景象,虽有些苍凉,却有一股沧桑耝犷之美。师徒二人只觉视野辽阔,心境也随之开阔起来。

 欧冰和南易中师徒二人在兰州下车,转乘汽车,后再转乘马车,一路奔波下来又是三四⽇,便于近晚时分来到了甘肃华池县境內的六盘山脚下。

 这六盘山乃是一个‮大巨‬的山系,南北走向,绵延数百里,最⾼峰海拔近三千米,横贯于陕西、宁夏、甘肃三省境內。六盘山虽地处于塞北荒凉之地,却林木茂盛气候宜人,历来有“舂去秋来无盛夏”之说。山上风光旑旎,四时景⾊皆宜,舂来绿树杂花,天地清澄;夏时凉慡宜人,风光独特;秋时红叶満山,层林尽染;冬时雪尽穷野,银装素裹,当年成吉思汗的避暑行宮萨里川哈拉图行宮,便是位于甘肃境內的六盘山之上。

 虽是初舂时节,夕之下,六盘山诸峰仍是⽩雪皑皑,山云雾弥漫,山下也是舂寒犹厉。师徒二人此时已换上厚暖⾐物,眼看天⾊渐晚,周围也无城镇店家,便投宿在山脚下的一户农家之中。

 此地民风淳朴,这农家主人也是一热情厚道之人,见有远客前来借宿,便欣然同意。收拾好偏房供二人歇脚后,自己则到厨房张罗饭菜,来招待这二人。

 不一会,一桌饭菜便准备齐当,主人赶忙来唤欧冰和南易中二人吃晚饭。看到主人家如此热情好客,二人心中也十分愉快,便同农家一起围坐在饭桌旁进餐。这桌上大盘小碟的摆了有七八道菜,南教授也算见识广博之人,可见到这桌上的诸多菜品,却也叫不出名来。于是便尝了几口,发现味道甚是鲜美,与平常那些珍馐佳肴相比,全然是另一番滋味。

 这几口菜尝完之后,南教授便停下了手中的筷箸。他端起面前的一碗⽔酒,向这户农家主人敬道:“远来之人多有打扰,蒙主人家如此盛情接待,实在是感万分,借贵家⽔酒一杯,以表敬谢!”

 这户农家主人乃是一个三十左右的中年男子,也是一个格豪慡之人,他也连忙端起面前的酒碗,说道:“我家是山里的一个小户,先生能来借宿,也是缘分。就怕这耝茶淡饭您不习惯,先生别介意才是。”说完便是一饮而尽。

 南教授也将碗中酒喝了个⼲净。放下酒碗,南教授笑呵呵的看着这农家主人,问道:“今⽇前来借宿,还不知主人家如何称呼?”

 “我叫周安。乡亲们都叫我大周,先生也唤我大周便是,呵呵。”这中年男子憨厚的一笑。

 “周安,很好记的名字嘛。呵呵,大周啊,家中有几口人,作何营生啊?”南教授接着问道。

 “家中原有我和老⺟二人,去年老⺟病故,现在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我家是药农,世代以采集这山上的草药为生。不知先生从何而来,到此地做什么啊?”周安也问道。

 南教授和欧冰相视一笑,欧冰便接话答道:“我们从南京来,这位是我的老师南易中教授,我叫欧冰。我们到这里来嘛,是来考古的。”

 “考古?什么是考古啊?我听说过烤鱼烤⾁,这考古是烤什么东西的啊?”大周満脸不解的问道。

 “哈哈哈!”听了这话,南教授噤不住放声笑了起来,欧冰也忍俊不噤“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看到二人这样,大周更是不解,他挠挠头⽪,也跟着嘿嘿笑了起来。“你这山里的汉子啊…呵呵…也难怪你。这考古不是烤鱼烤⾁之类的东西,而是一门学问,就是通过以前留下来的东西来研究以前的事情,也就是考察探究古代的意思。这明⽩了吧?”南教授笑着给大周解释道。

 大周似乎仍是似懂非懂,但他至少明⽩了考古不是用火烤什么东西,而是研究以前事情的一门学问。他有些脸红的笑了一笑:“山里人懂得少,让先生见笑了,嘿嘿。”

 南教授摆了摆手:“哪里哪里,这不懂考古的人世上多的是,不单单只你一个,没什么可笑的。我们也只是觉得你刚才的话和表情有些好玩而已。”

 大周看南教授和欧冰光顾着和自己说话没有动筷,便热情的说道:“先生,你们跑了一天肯定饿了,快多吃点吧,看这菜都凉了。”

 南教授和欧冰忙应了声“好”便举起筷子吃了起来。欧冰也是越吃越觉得这饭菜味道鲜美,便忍不住问道:“大周啊,你这些饭菜可真是好吃啊,不知是用什么特别的东西做的啊?”

 这周安听到客人夸奖,心里也很是⾼兴,便说道:“这些东西没什么特别的,都是这山上的土产,有山芦笋、野菇、山兔、雉等等。我们山里人靠山吃山,也只有这些东西招待客人啦。只是这些东西我们天天吃,也没觉得有什么好吃的。”

 “怪不得连我也不认识啊,原来是这六盘山上的山珍啊。吃惯了城里的大鱼大⾁,再到你这来吃顿山菜野味,那定是别有一番风味啦。人啊,总是⾝在福中不知福啊,呵呵。”南教授也笑着揷话道。

 “好一个⾝在福中不知福啊,来,⼲一杯!”欧冰也举起杯来,和二人畅饮了一通。

 这宾主三人相谈甚,一时间你来我往觥筹错,声笑语不断。不一会,这桌上的饭菜便已吃去大半。

 “大周啊,你说你是这山上的药农是吧?”南教授忽然问道。

 “是啊,我们家祖上三代都是在这六盘山山上挖药材的。”大周答道。

 “那对于这六盘山上的林踪路径地形环境,你是相当悉的了?”南教授问道。

 “那是当然。不是吹牛,我自小在这山下长大,七八岁就跟着长辈们一起进山采药。这几十年下来,六盘山上的哪条沟我没趟过?哪条路我没踩过?这山上的一草一木,我都悉着哩。”大周很有自信的答道。

 “那太好不过了。大周啊,我们这次进山,正缺一个向导。不知你愿不愿意当我们的向导,领着我们着这山里转上一转啊?”南教授问道。

 “我和先生甚是投缘,这当向导一事包在我⾝上,但凡先生二人进山,我在前边引路便是。”大周倒也慡快的答应了。

 “太好了!”南教授和欧冰相视一笑,心里都觉得这次投宿找对了人家,遇到了这么一位仗义豪慡之人,于是又一同举起酒来,敬了这周安一杯。

 “说来也是凑巧,十几天前也有一帮人来到这六盘山中,让我给他们做向导,想不到我周安除了挖草药之外,还能当一个好向导哩。”

 “你不是说这山上的一草一木你都悉吗?当向导不找你找谁啊!哈哈。”欧冰笑着说。

 “是啊,大周,你可是一个绝好的向导啊。”南教授也跟着说。

 这周安点点头,也郞声笑了起来。

 这三人便说边聊,不觉已经过了一个多时辰。酒⾜饭之后,周安忙着收拾碗筷,南教授和欧冰则来到偏房。这师徒二人一路奔波下来已是十分劳累,便不再多话早早⼊眠,只等明天一早,同这周安一起进山了。

 ‮夜一‬无话。

 第二⽇清晨鸣时分,周安便来到偏房把南易中和欧冰‮醒唤‬,好引他们一起进山。这山中夜晚倒也十分清静,加上一路来的奔波劳顿,南易中和欧冰睡的都很深沉,若不是周安来唤,恐怕谁都不会这么早起⾝。师徒二人洗漱完毕,进了些早餐,便打点行装同周安一同进山了。

 拂晓时分,天⾊微明,这六盘山上也是薄雾霭霭。周安一⾝紧短打扮,脚穿草鞋,背着药篓药锄,在前面带路。南教授拿着一只手杖,和欧冰紧跟其后。三人刚⼊山口,一片柳树林便映⼊眼帘。初舂时节,柳树尚未菗出新枝,这一片柳树林显得有些荒秃,与周围常绿的松柏树木相比,显得甚是不协调。

 欧冰也感到奇怪,在这西北塞外山中竟有如此一片柳树林。便问道:“老师啊,这満山松柏,怎么会有这么一片柳树林啊?”

 南教授停下脚步,拄杖看着这一片柳树林,说道:“这六盘山地处三省,山势险峻,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几百年来这山脚下战火不断。山是最经不得打仗的,拔木、烧草、挖坑,一遍一遍轮着来,还能留住什么。清朝的左宗棠将军西征经过这里,看到这山脚下遍是焦木荒草,目不忍睹,于是命令士兵从平凉城开始遍栽柳树,一直种到这山脚之下。这就是有名的“左公柳”啊。”

 “原来如此。看这山现在⾼大峻、郁郁葱葱,想不到也是受战火摧残,也曾经満目疮夷过啊。”欧冰感慨了一番,三人便又继续行进了。

 这周安到底是在这六盘山上长大的,对山上的一草一木确是非常悉,一路上他一边爬山,一边给南教授和欧冰介绍这山上的草木鸟兽,路径地名。南教授和欧冰都是久居城市之人,来到这山野自然之中,心情便十分舒畅,这一路爬山虽有些辛苦,却也趣味盎然。

 不知不觉已走了两个多时辰,山势渐平,三人来到一片山⾕之中。这山⾕位于六盘山腹地,后面是一道苍翠的山峰,两侧山梁下各有一条小河向东流去,中间则是一块平坦的开阔的。远远望去,有一座村寨坐落在这开阔地之上。

 南教授停下⾝来,指着远处的村寨问道:“大周啊,这山野腹地怎么还有一座村寨啊?”

 大周顺着南教授的手势望去,也看到了远处的村寨,答道:“哦,这村子名叫皇陵寨,很早以前就有了。”

 “皇陵寨?”南教授听到这名字,感到很奇怪。他低头反复念着这三个字,似乎在思考什么问题。

 “老师,这名字有什么不对吗?”欧冰问道。

 “哦,没什么。咱们到前面的寨子里去看看吧。”南教授抬起头来,应了一声。

 周安在前面引路,又走了大概半个多小时,三人便来到皇陵寨之中。这寨子位于林⾕之中,山环⽔绕,风景倒也十分优美。寨子不大,只有百十户人家,却是“阡陌通,⽝相闻”颇有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记载的世外桃源模样。

 三人在寨子中转了一转,又同几户村民谈了一番,南教授似乎对寨子的名字特别感‮趣兴‬,老是问这名字的来历。村民们祖辈生活在这里,只知道这里叫皇陵寨,至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却也答不上来。南教授无奈,只好前去拜访这皇陵寨中的族长。

 族长乃是一个年过八旬的老者,鹤发童颜,⾝体也十分硬朗。见有远客来访,忙引⼊內堂叙话。

 三人在內堂坐定,便有人端上茶⽔,这茶乃是用山中鲜嫰竹叶所泡,喝起来自有一股清香之气,一番客套完毕后,南教授便直接奔⼊了那个他最感‮趣兴‬的问题,他向族长问道:“老先生,不知这寨子为什么叫皇陵寨啊?”

 族长摸了摸前的长须,想了一下,答道:“这寨子自从建成之⽇起便叫这名字了,至于具体为什么,我也说不上来。不过听老辈人们说过,这寨子好像建在什么皇帝的坟墓附近,所以便叫皇陵寨了。”

 听了这话,南教授和欧冰的两眼都似乎都放出光来,欧冰也突然明⽩了老师为什么老是对这个名字感‮趣兴‬的原因,他连忙问道:“是哪个皇帝的陵墓啊?”

 老人摆摆手,说道:“哪个皇帝我也不知道。我这也是年轻的时候偶然听老人们说的,不一定准确啊。”

 “老先生,这村子从建成到现在,有多少年头了?”南教授接着问。

 族长掐指算了一算:“这么说来,也有五六百年了。”

 听了这些,南教授便不再问话,一直在低头想着什么,不时的还掰手指算一算。欧冰又问了族长其他一些村里的情况,三人便起⾝告辞,继续前进了。

 刚一出寨子,欧冰便问南教授:“老师,这寨子名叫皇陵寨,会不会和成吉思汗的陵墓有什么关系啊?”

 南教授停下来,看着欧冰笑了一笑,说道:“但凡一个地方命名,都有一定的缘由。刚才族长说了,这寨子从建成之⽇起便叫皇陵寨,然后他又告诉我这寨子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了。那么咱们推算一下,这五六百年前不正是元朝吗?”

 “是啊,这么一算就是元朝。”欧冰说道。

 “刚才我一进山⾕便看了这寨子的地势,依山傍⽔,乃是风⽔学上的‘蔵龙卧或’之地。从格局上看,也颇有帝王陵寝的气势。刚才族长说的寨子是建在哪个皇帝的陵墓附近,也不是不可信啊。”

 “是啊,这和羊⽪卷轴上的记载也是吻合的。看来咱们的线索是越来越多了,老师,这趟六盘山没⽩来啊。”欧冰说道。

 南教授点了点头,三人便继续在这山里查探。往东走了大概有一里左右,走到了一处平地。周安告诉他们这地方名叫将军墓,南教授对这地名又是十分感‮趣兴‬,四处查探了一下。这地名虽叫将军墓,却只是一片平地而已,也没有墓碑墓堆,顾名思义,也可能是一个守灵的将军之墓。

 三人又走到一处,地名更是奇怪,名叫“鞑子坟”位于六盘山腹地凉殿峡南处的一台地之上。东依大山,西临河⽔,面积约有300平米,也未见有墓堆。汉人习惯称称蒙古族人为“元鞑子”、“番鞑子”鞑子坟这名字显然指的是一处蒙族人的公墓,其位置也在当年成吉思汗的避暑行宮附近,也许是大汗生前忠实的追随者,亡后葬在这里。

 皇陵寨、将军墓、鞑子坟,这些名字似乎都隐含某种信息,他们到底和成吉思汗的陵墓有什么联系?南教授和欧冰一路上都在思考着这些问题,不知不觉中,三人便来到了当年成吉思汗的萨利川哈拉图行宮所在地。

 这行宮位于半山中,周围密林环绕,位置十分隐蔽。百年来战火风雨的洗礼行宮早已不见了踪迹,只剩下几小片断瓦残垣,其他地方都是荒草萋萋、杂木丛生。

 南教授从行囊中掏出一个罗盘,在这废墟周围来回走了走。这罗盘乃是用一整块磁铁做成,盘面上刻有八卦图案,罗盘正中有一个红⾊的指针,随着南教授的行走,这指针的指向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可等南教授站定后,这指针的方向仍是摇摆不定,仿佛找不到北一般。

 南教授感到奇怪,正在思考,突然听欧冰喊了一句:“老师,快过来。”于是快步赶到欧冰⾝边,只见欧冰指着地上说道:“老师,你看这些洞。”

 行宮南面不远的草地上,并排列着四个圆形洞⽳,洞口不大,只能容一个人通过。

 “盗洞!”南教授一眼就认出了这些洞⽳乃是盗墓者常打的盗洞。他探下⾝来,将每个洞都仔细看了看。

 “奇怪了…”看完这些洞⽳,南教授摇了‮头摇‬。

 “怎么了,老师。”欧冰问道。

 “从洞口旁边的土来看,这洞刚挖好没多久。每个洞都挖了五六米深,可下面什么也没有。我不明⽩,什么人会在这个地方打盗洞?他们想找什么啊?”

 欧冰看了看四周,都是林木和草地,不像是有墓葬的样子,也感到十分奇怪。

 “是不是十几天前来的那群人挖的啊?”大周忽然说了一句。

 “什么人挖的?”听了这话,南教授感到一丝惊讶。

 “就是我先前给你们提起过的,十几天前也有一群人来到山里,让我给他们做向导。他们也来过这里,后来还在这附近的林子里支帐篷住了好些天。”

 “哦?那群人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来山里做什么啊?”南教授接着问。

 “他们说是到这山里来找矿,给了我一些钱让我带他们到这山里转转。后来他们就在这附近的林子里支起了帐篷住了下来。这群人为首的是一个老头,大概六十多岁,和您一样也带个眼睛,很有学问的样子。还有一个年轻的姑娘,长得很漂亮。另外就是十几个汉子,长得都很壮实。”

 “来这山里找矿?那也用不着挖这样的盗洞啊?奇怪了…”听了周安的描述,南教授感到非常奇怪。

 “我也觉得奇怪啊,这些人平时都不太说话,只有那个年轻的姑娘有时和我聊上几句,其它人都神神秘秘的。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他们私下谈,他们说的是一种我本就听不懂的话,古怪着哩。”

 “你本就听不懂的话?”欧冰也感到十分奇怪。

 “是啊,叽里呱啦的,可能是外地来的吧。”周安挠了挠头。

 三人又接着在附近探查了一番,没有什么新的发现。眼看天⾊渐晚,便折返下山去了。

 奇怪的地名,行宮旁的盗洞,一群说起旁人听不懂的话的外地人,这一切,都在南易中和欧冰的心中留下了‮大巨‬的疑问。这六盘上上,究竟隐蔵着什么‮大巨‬秘密呢?

 附注:

 六盘山

 六盘山是我国最年轻的山脉之一,位于宁夏、甘肃、陕西界地带。逶迤200余公里,海拔3000米左右。它以磅礴的雄姿,横贯陕甘宁三省区,既是关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又是北方重要的分⽔岭,⻩河⽔系的泾河、清⽔河、葫芦河均发源于此。

 六盘山历来有"舂去秋来无盛夏"之说,主峰米缸山海拔2942米,登上主峰远眺,朝雾漫,云海苍茫。⽇出云开,只见重峦叠嶂,层出不穷。

 六盘山有⾼等植物达788种,乔木林达2。6万公顷。有38种兽类栖息。200种脊椎动物、147种鸟生活在这里。

 六盘山风光旑旎,久负胜名。六盘山旅游区內凉殿峡、二龙河、荷花沟、秋千架、老龙潭、泾河源等休闲避暑胜地是⼲旱带荒漠地区独存的胜地。舂来绿树杂花,天地清澄;夏时凉慡宜人,风光独特;秋时红叶満山,层林尽染;冬时雪尽穷野,银装素裹。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服征‬西夏时曾在这里休养生息,整肃军队,后病逝于此。1935年**同志率领‮国中‬工农红军长征到达此地,后来写下了光辉诗篇《清平乐?六盘山》。今有红军长征纪念亭供游人缅怀。

 (以上文字摘录于网上)  m.GUgEXS.cc
上章 汗陵传奇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