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战争前夕
林大鑫通过现代时空的资料了解到,现在从⽇本的明治天皇到下面的普通⽇本士兵都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和大清国开战。
而此时清朝政治十分**,作为大清朝实际的掌权者慈禧太后,正忙着办六十大寿修颐和园。大清朝普通百姓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清朝国库的银子首要用途就是为慈禧准备的万寿庆典修建颐和园,号称拥兵百万的大清朝,其实大部分军队外強中⼲,纪律松弛,战斗力弱的可怜!
在1868年,⽇本通过明治维新,宣称“脫亚⼊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渐強盛。
而在1888年,⽇本产业⾰命出现**,因此急需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但是⽇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內本⾝就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加之国內封建残余势力的浓厚及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非常尖锐,因此以天皇为首的⽇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
最后⽇本把目标就瞄向了自己的邻居大清朝。
在历史上战争爆发之后,⽇本还得到了西方家国的支持。
国美希望⽇本成为其略侵
国中和朝鲜的助手。
英国企图利用⽇本牵制俄国在远东的势力,给了⽇本几千万的英镑款贷。
德国和法国为了趁⽇本侵华之机夺取新的利益,也支持⽇本略侵
国中。
俄国虽然对国中东北和朝鲜怀有极大的野心,但尚未准备就绪,因此对⽇本采取不⼲涉政策。
列強们或是默许或是纵容的态度,成为⽇本实施略侵计划的有利条件。
林大鑫现在明知道中⽇战争会从朝鲜爆发,但是威海卫离着朝鲜好几千里,他对于朝鲜鞭长莫及,只能通过丁汝昌提醒北洋上面的大佬们,要小心⽇本在朝鲜搞出什么事端,从而引起中⽇的战争。
并且林大鑫的提醒也不是没有

据,⽇本对朝鲜的野心,早在多年前就暴露了!
1876年⽇本以武力打开朝鲜国门,強迫朝鲜府政签订“江华条约”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等一系列特权。该条约第一条即宣称“朝鲜为自主之邦,保有与⽇本国平等之权”公然把朝鲜的宗主国清朝排斥在外,充分暴露了⽇本独占朝鲜的野心。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中⽇两国同时出兵朝鲜,清军虽然在这次事件中庒制住⽇军,但⽇本还是如愿在“济物浦条约”中取得了在朝鲜的派兵权和驻军权。
1884年,⽇本帮助朝鲜开化

发动甲申政变,企图驱逐国中在朝鲜的势力。袁世凯率清军击败了⽇军,镇庒了这次政变。
但⽇本人还是利用了清廷的昏庸同清朝订立了“天津会议专条”规定中⽇两国同时从朝鲜撤兵,两国出兵朝鲜须互相通知。
“济物浦条约”使⽇本取得了以保护公馆使为由出兵朝鲜的权利“天津会议专条”则使⽇本取得了与国中在朝鲜共同行动的权利,这两个条约就为即将爆发的甲午中⽇战争埋下伏笔。
这么多的事实表明了⽇本的狼子野心,可惜林大鑫发现他的提醒好像没有什么效果。丁汝昌倒是把林大鑫的话,传给了李鸿章,但是李鸿章并没有引起什么重视。林大鑫也只好闷头努力练兵,同时不时的关注朝鲜的情况。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碾庒了清朝权贵们自以为的太平盛世,战争的导火索终于来了。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

起义,朝鲜府政军节节败退,被迫向清府政乞援。而⽇本认为发动战争的时机已至,向清廷表示“贵府政何不速代韩戡?…我府政必无他意”意思是告诉清府政,让清府政来平息东学

起义,⽇本不会揷手,

使清府政出兵朝鲜。
清府政没有识破这是⽇本的

谋,于是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和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淮军精锐2000人于6月6⽇左右在朝鲜牙山登陆,在此安营扎寨,准备镇庒起义,同时

据1885年中⽇天津条约通知⽇本,我们大清派兵了!
6月25⽇,原定计划的第三批清军在牙山登陆,驻朝鲜的清军总数达到近2500人。这些士兵都是淮军精锐,虽然人数不多,但是面对朝鲜战斗力很弱的起义军,直隶提督叶志超和太原总兵聂士成却十分有把握战而胜之。
但是没有想到还没有等到淮军精锐队部在朝鲜发威,朝鲜府政和起义军达成了全州和议,双方讲和了!清朝的淮军精锐队部未经战斗,朝鲜起义就平息下去了。
在朝鲜向清朝乞援的同时,⽇本通过其驻朝鲜的公馆使,探知清廷将要出兵朝鲜的消息后,这个⽇本⾼层欣喜若狂。此刻伊藤博文內阁正面临议会的不信任案弹劾,得到此消息后,便如同抓住救命稻草,全力着手挑起战争。
伊藤博文面见⽇本明治天皇说道:“天皇,现在朝鲜向清朝求援,清朝出兵朝鲜正是我们大⽇本的机会!我们已经为和清朝的战争准备了这么久,这次清朝出兵⽇本,我们正好可以找借口与大清开战!”
明治天皇考虑一下说道:“朕在继位之处就与百官诸侯相誓,意

继承列祖伟业!不问一⾝艰难,亲营四方,安抚汝等亿兆,开拓万里海疆,布国威于四方!伊藤君,现在是时候了!”
1894年6月2⽇,伊藤內阁决议出兵朝鲜。
6月5⽇,⽇本立即设立有参谋总长、参谋次长、陆军大臣、海军军令部长等参加的“大本营”作为指挥略侵战争的最⾼导领机关。
6月9⽇,⽇本派先遣队400多人,在驻朝公使大鸟圭介的率领下,以“济物浦条约”规定之⽇本有权保护馆使和侨民为借口进⼊朝鲜首都汉城,同时又

据“中⽇天津条约”知照中方,其后又在6月12⽇派兵800人进驻汉城。在⽇军先遣队出发前,⽇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就授权大鸟挑起衅端,找寻借口发动和清朝的战争。
全州和议达成以后,朝鲜府政要求中⽇两国撤兵,于是大鸟圭介开始和清廷驻朝大臣袁世凯进行撤兵谈判。大鸟虽然口头上答应袁世凯撤兵,甚至就要达成书面协议,但是⽇本发动战争的决心已定,不可能同意撤兵。
⽇本开始不断增兵,6月16⽇大岛义昌少将率领混成旅团第一批队部在仁川登陆,到6月28⽇混成旅团第二批队部登陆,侵朝⽇军达到8000余人,比起驻朝清军已占绝对优势。
得知⽇本在继续向朝鲜增兵,清廷驻朝大臣袁世凯和太原镇总兵聂士成就向李鸿章建议迅速撤兵,这样便使⽇本在朝军队陷于孤立,在际国舆论庒力下也会自动撤军。
但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则一直希望中⽇共同撤兵,既未向朝鲜增援军队,又没有按袁世凯、聂士成等人的建议由清军先撤兵,一味寄希望于美、英、俄等欧美列強调停,让⽇本和大清同时撤兵。清朝和⽇本就在列強的调停下,开始了撤兵的谈判。
到了1894年7月期间,⽇本发动战争的

谋愈发明显,国中国內舆论和清军驻朝将领纷纷请求清廷增兵备战。而欧美列強明显偏向⽇本,宣布调停失败,这样⽇本就放开了手脚,战争进⼊了倒计时。
1894年7月17⽇,⽇本大本营作出开战决定。
7月20⽇,⽇本编成了以伊东祐亨为司令的联合舰队,随时准备寻衅。
同⽇,⽇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向朝鲜府政发出最后通牒,要其“废华约、逐华兵”要求48小时內答复,朝鲜继续敷衍⽇本,于是⽇本决定出兵控制朝鲜府政,以找到与驻朝清军开战的“委托”!
1894年7月23⽇凌晨,⽇军突袭汉城王宮,击溃朝鲜守军,挟持朝鲜国王李熙,杀害实际掌权者闵妃,解散朝鲜亲华府政,扶植国王生⽗兴宣大院君李昰应,上台摄政。
一直想振兴大清朝的光绪得知⽇本在大清属国朝鲜发动了政变,要求李鸿章发兵朝鲜,狠狠的教训小小的⽇本国。
本来慈禧太后并不愿意其六十大寿为战争⼲扰,但是小小的⽇本国实在做的有些过分,竟然在大清的属国朝鲜发动政变,这不是给慈禧太后的大寿添堵吗!所以慈禧也传话给李鸿章,惩罚一下胆大妄为的⽇本国。
这时候,李鸿章才放弃了保存淮军这些嫡系军队和北洋⽔师的实力,以及企图和解的想法,一直按兵不动的李鸿章才开始准备派兵增援朝鲜。
北洋⽔师接到了李鸿章的命令,让北洋⽔师派军舰护送陆军,从海路增兵朝鲜牙山。
北洋⽔师接到李鸿章的命令后,林大鑫知道战争即将爆发了,于是林大鑫出派了⽔师学堂第一舰队航速可以达到22。5节的旗舰装甲巡洋舰兴海号,和同样⾼航速的装甲巡洋舰安海号,到⻩海北部的丰岛海域游弋。
林大鑫告诉第一舰队的指挥官孙喜涛和旗舰兴海号的舰长蒋晨,在丰岛海域要把电台一直开着,随时接受电报,北洋⽔师和⽇本联合舰队的第一次碰撞,可能就在丰岛海域。
m.gUgeXS.cc